18320318194

「储」类拔萃,数字孪生助力构建储能数智“大脑” | 储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

发布日期:2024-12-25

点击量:538


近年来,电动汽车和再生能源的兴起引领了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。作为新能源产业极为关键的一环,储能生产正从规模化、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。目前,行业仍面临一系列难题:工艺流程复杂、制造流程长、管控点位多、产线优良率低于预期、故障检修成本高等。

c11ed9d8-bb53-49dd-8884-458122f325cc.jpg

凡拓基于自主研发的FTE数字孪生引擎,结合AI、IoT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构建新一代储能“数智大脑帮助储能实现管理数智化、产线智能化、数据集成化、物流智慧化、质量追溯化、安全环保监控等全场景全流程数智化转型升级


一、方案思路

强化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能、测”等关键要素管理效能,提供“软件+硬件+数据+AI算法”云管端边一体化的储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

针对储能生产制造的核心业务场景要求,打通产品到交付的核心流程,实现从原材料至成品生产入库再到售后各个环节的数智化管理


二、全栈式解决方案

1.储能数智化管理

(1)云边端协同的储能系统

依靠数字孪生构建储能系统数智化系统和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,实现储能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与优化、电网故障的轻松识别与预测、电力资源灵活调配、温度调控以及参数估算。

基于储能效率分析、电力负荷预测等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模,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、充放电策略等进行智能分析,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,为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
dad32a3d-0ba2-407a-8e52-b5f6570d3794.jpg


(2)电力运行一体化管理

三维仿真还原“源-网-荷-储”一体化电力运行模式,可视化展示重点关注数据,如电站运行状态、电负荷、发电指标、充放电数据等。以提升数据的可感知、可共享、可处理、可预测和可协同作为监控目的,为管理中心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。image.png


(3)储能场站智能巡检

可视化展示储能站关键指标,一屏纵览储能站作业流程、指标、运行状态等。支持机器人智能巡检,全方位无死角浏览三维场景,可随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。

image.png


2.车间/产线/设备 仿真

(1)车间仿真

利用三维建模和仿真技术进行车间级工序仿真,实现布局优化和效率优化。实时监测车间环境,包括粉尘、温湿度、有害气体等参数,数据异常即触发报警并通知人员。支持远程操控和自动调整策略,确保环境安全稳定、低碳环保。

image.png


(2)产线还原

仿真模拟锂电池生产线各工段工艺流程,实时反映产品生产流程、运行状态、生产进度等数据,并可对运行异常(设备故障、物料不足、车间停工等)进行实时告警以及故障信息查询,实现厂区工序流转的全方面监控管理。

image.png


(3)设备监测

仿真还原设备以及重点部位工艺,预测潜在的故障点,提前置顶维护计划,降低系统停机事件,提高锂电生产制造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。同时采集设备能耗状态、设备工作频次、仓储物料等实时数据,实现设备台账、计划、点检、维保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,形成设备运维闭环。

image.png


3.智能排产排程

(1)智能排产

基于数字模型和AI算法,根据订单需求、设备状态、材料供应、人员配置等实时数据,预测、评估不同排产方案效果,自动生成最优生产计划。结合历史生产数据验证算法模型的准确性和效果。实现各类扰动情况下的高级计划排程,保障计划精准稳定执行。

image.png


(2)生产数据监测

将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指标,如产量、生产直通率、一次合格率等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在大屏上。通过数据看板,快速了解生产状态、发现异常和问题,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。

image.png


4.生产质量管控

(1)AI电池缺陷监测

融合计算机视觉(CV)、深度学习(DL)、机器学习(ML)等前沿技术,实现对电池缺陷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检测,大幅提升质量控制水平。

image.png


(2)电池质量追溯

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组织和整理,一物一码,形成覆盖原料、生产工序、中间库存等环节的电池生产档案以及质量追溯闭环,确保电池产品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节点可控。

image.png


5.仓储物流优化

根据产线设计规模、实际生产及关键运行数据,对立库、出入库物流过程进行推演,优化堆垛机和AGV、分拣机、穿梭车、RFID等物流设备的协同作业,实现工厂内各车间、各区域之间、区域内设备之间的柔性联动,达到信息流、生产流、物料流的深度融合,达到智能“感知”、精准“互联”和高效“执行”。

image.png


三、方案成果

1.数字化仿真模拟

对产品设计、储能集装箱布局、工艺设计进行数字化模拟,从而提前预知风险,缩短研制周期,减少风险。


2.全程化状态检测

对设备、产品、设施进行预测性维护,对工艺参数、作业流程进行自动化调优,避免无效作业和资源浪费,实现精益化生产。


3.智能化管理支撑

帮助储能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,实时监测储能的生产、传输和使用情况,精确掌握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,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运行稳定性。



商务合作 客服电话
400-888-3522
微信咨询
1v1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