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20318194

构建数字孪生气象平台,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挑战?

发布日期:2025-06-05

点击量:47

当极端气候事件日益频繁,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2024年7月,内蒙古呼和浩特在遭遇历史罕见的一小时80毫米暴雨侵袭时,其应急指挥中心依托数字孪生气象平台实现了高效响应:平台整合气象、水务、交通等14个部门140余类实时数据,构建起城市空间的动态虚拟镜像,精准预演积水扩散路径,为无人机搜救和应急指令下达提供了科学依据。这标志着以凡拓数创AI 3D数字孪生气象平台为代表的先进技术,正成为提升城市气象灾害防控能力的核心引擎。

凡拓数创数字孪生气象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一个高保真、可交互、智能化的气象灾害模拟与决策中枢。该平台首先通过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场景引擎,无缝融合倾斜摄影、BIM、地形影像及地下管网等多源异构空间数据,构建出物理城市的全要素数字底座。这一能力使平台能够直观呈现暴雨淹没范围、热岛效应强度等复杂气象灾害场景的空间分布,为风险可视化奠定坚实基础。

image.png

实现精准决策的关键在于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实时驱动。平台内置的物联网中枢支持800+设备类型与1100余种工业协议,可毫秒级接入气象雷达、自动站、积水传感器、河道水位计、道路监控视频等实时动态数据。例如在台风应对场景中,系统能自动关联风速、降雨强度、潮位变化、低洼地积水深度等参数,动态生成精细化风险热力图,并叠加城市人口热力、交通流量等信息,为应急疏散路径规划提供立体化数据支撑。

平台的差异化优势更体现在AI驱动的智能推演与预案生成能力。凡拓数创深度集成了机器学习模型库,支持对内涝、大风、极端高温等多种灾害场景进行动态仿真与多方案预演。当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,平台可基于历史灾害数据、实时监测信息及高精度预报产品,快速模拟灾害演化趋势(如洪水淹没范围随时间变化、热浪对电网负荷的影响),并自动生成包含物资调度方案、人员疏散路线、关键设施防护建议的定制化应急预案,将传统数小时的决策过程压缩至分钟级。

为保障响应效率直达基层,平台采用全自动模型切片与轻量化交互技术,使覆盖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级孪生场景可在普通终端流畅运行。社区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端即可实时查看辖区风险点位、责任人信息及物资分布,实现灾害预警信息精准推送与现场情况的快速回传,彻底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响应瓶颈。在某超大城市应对2024年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中,类似平台提前12小时向高风险区责任人推送撤离指令,并联动水利部门启动分洪调度,有效保障了数万居民安全。

image.png

凡拓数创数字孪生气象平台已在多领域验证其专业价值:在洪涝防控领域,平台结合视频AI分析技术,可自动识别道路积水点并联动交通系统发布绕行方案;在高温应对场景,系统通过融合电力负荷、医疗急救数据,辅助制定分区域有序用电与医疗资源调度策略;在地下管网防护方面,实时监测管道压力与温度变化,可预测冻裂风险并自动触发保温系统。这些实践凸显了平台在复杂城市系统中实现“气象风险精准识别-灾害过程动态推演-应急资源科学调配”的全链条能力。

在智慧城市迈向气候韧性的进程中,凡拓数创将持续深化数字孪生气象平台的技术内核,通过强化三维建模保真度、优化多源数据融合算法、拓展灾害推演场景库,推动气象防灾从“经验判断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跃升。该平台不仅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洞察气象风险的“透视眼”,更配备了应对灾害的“智慧脑”——当极端天气来临,快一秒的精准预判与科学响应,便是守护城市安全的最强盾牌。

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
400-888-3522
微信咨询
1v1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